周華健x張大春 音樂本事《江湖》萬人鑒賞會將于11月20日在首都體育館盛大舉行,周華健將與該專輯的共同創(chuàng)作者,同時也是作詞人的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對談創(chuàng)作精髓。屆時,除了有內地和港臺地區(qū),以及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華人媒體外,還廣邀文學、音樂、時尚、藝術、傳播各界重要人士參與,共同見證這張歷時三年才完成的《江湖》專輯。
說起周華健和張大春兩人的好交情,其實早在80年代即曾經在滾石制作部的辦公室有過幾面之緣,當時周華健身為制作助理,而張大春是新銳青年作家。后來兩人失去聯絡,時光流逝間,一個成了國民歌王,一個成了大小說家,有趣的是他們都成了彼此的粉絲。直到2007年,因為吳與國籌備新京劇《水滸108》,找張大春擔任編劇,周華健擔任音樂統(tǒng)籌,促使兩人再續(xù)前緣。這個機緣,不但使兩人成為相知好友,更讓兩人花了三年的時間,共同創(chuàng)作出心血結晶,完成了《江湖》這張劃時代的作品。
在這三年中,周華健和張大春兩人其實并不常見面,多是書信往來,但兩人就像是早已相識一般,有非常好的默契和互相契合的價值觀。周華健常說拿到大春的詞就聽到音符躍然紙上,而張大春也常說周華健是天生的音樂人,在旋律和編曲之間聽得見他細膩的感受和想法,值得再三琢磨。偶爾需要見面時,兩人常約在小面館,一邊喝酒吃飯,一邊東南西北地聊,而許多創(chuàng)意就這樣自然產生。張大春說自己是一個文字人,生活的層面相對來說是比較狹窄的,關于這個世界,這個江湖上的許多故事,反而是透過華健的口,透過那些華健曾去過的地方,見過的人事物,而擴展了他的了解和想象。而周華健則認為張大春學富五車,無論什么朝代的什么典故,他都像活字典一般可以信手拈來,和大春聊天是非常過癮的事情。
兩人之間的情誼在《江湖》這張專輯中也化為《金縷曲》這首歌,07年兩人剛重逢,一起創(chuàng)作《水滸108》的配樂時,張大春就曾經寫了一封信給周華健,大意是說“你有空的時候就帶著你的吉他,從你的擺渡人工作室,來到我住的這個山邊小屋,我們可以一起喝酒彈琴聊聊天。”無奈當時周華健收到信時一看是文言文,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意思自己都不明白,便默默的讓這封信躺在信箱里許久,一直到在制作《江湖》時,周華健提到想要有一首描述友誼的歌,張大春才重提這封信,要他參考看看。周華健這才明白原來那封信有這樣一層含義,而且也發(fā)現這封信其實是按照詞牌“金縷曲”的格式所寫成,非常有文學價值,于是便將《金縷曲》譜成了曲。
在專輯發(fā)行前,周華健和張大春兩人曾特地拜會了許多文學家,聆聽他們對這張專輯的建議和指教,當時作家毛尖聽了《金縷曲》這首歌就說:“這是首情歌吧!你們不如在一起好了!”;作家何平(小寶)也打趣的說:“大春,我認為你還是應該愛男人比較好!”。文學家們雖然都是開兩人的玩笑,但一致表示他們從《江湖》中聽見了周華健和張大春兩人的互相欣賞以及絕佳默契,才能在文學和音樂上有這樣嶄新的結合。
周華健和張大春還有個共同嗜好就是寫書法,或許很多人會感到訝異,但周華健每回到他的擺渡人工作室,常常第一件事并非錄音,而是寫字。不過周華健說自己這不算什么,張大春才是真正愛寫字的人,酒過三巡一興起,總是提筆揮毫,周華健常說:“我覺得他像是生錯了年代,他骨子里就是個古代人,讀的書寫的書都是古文,又非常愛寫書法,簡直有點太愛寫了。”
張大春也曾提字送給周華健,為了紀念兩人的友誼和共同創(chuàng)作出《江湖》這張專輯,張大春曾經提了“江湖擺渡”送給周華健珍藏,而周華健還特別邀請他再寫了《金縷曲》這首歌的一句歌詞“從渡外,到云里”,而自己提了“詞不憶,且滋味”,并將兩人的字制作成一黑一白的對杯,紀念兩人的友誼。周華健還把《金縷曲》的原詞公布在官網上,請歌迷們翻譯成白話文,并從中選出十位,贈送他們這個特制的馬克杯。周華健表示:“大家能對文學有興趣是一件美事,《江湖》這張專輯的詞,每首都值得大家反復品味。”
雖然兩人都很愛寫書法,但這次專輯中卻沒有機會見到兩人的書法字,反而專輯中所有的歌詞,以及專輯名都是由臺灣知名書法家周良敦先生所提,兩人看到周良敦先生的字都大為贊嘆,認為名家出手、不同凡響,張大春曾在網絡上說:“周先生的筆趣好得不得了!顛張醉素,不過如此。”要將整張專輯的歌詞寫成書法,不但相當耗時,而且周良敦先生的字也成了文學和音樂之外另一種藝術的展現,為《江湖》這張專輯添色不少。